This content is private or does not exist.

-

INFO
大堂 史前夏商周 民國至今 大堂 史前夏商周 秦漢隋唐 (1區) 秦漢隋唐 (2區) 宋元 (2區) 清明 (1區) 清明 (1區) 明清 (2區) 明清 (3區) 民國至今 大堂

「虛擬中華文物館」簡介 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進一步優化中學中國歷史科的教育,「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得香港本地收藏家組織「昔珍薈舍」之助,於2021年建立全港學界首間的「虛擬中華文物館」。 「虛擬中華文物館」於2020年9月正式開展工作計畫,在不同學校及校內跨科組的協作下,拍攝文物的360影像、設計文物的學習工作紙、介紹文物的熱點和延伸資訊等,將「虛擬中華文物館」融入中史、歷史、電腦與資訊科技等不同科目的教學之中。此外,館中亦嘗試加入不同學習元素,如連結圖書館的藏經閣、學生優秀的專題研習作品、文物的聲音導航、古跡360實景考察片段、朝代歷史背景介紹等,展現全方位多元學習的特色。 文物館按朝代劃分,置放7000年前至今,達100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是一所體現創新科技的博物館,以虛擬實景展覽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源,是新常態下適合師生公眾人士的教學平台,對教育工作和文化承傳均有莫大裨益。文物館館藏上起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器具,下至當代社會生活的各類見證物,時間跨度長達10000年,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在這些琳琅滿目的藏品中,尤以典雅莊重、見證禮樂文明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展現多彩生活的漢唐陶俑;舉世無雙、獨步天下的宋元金銀瓷器;以及精美絕倫、重現盛世氣象的明清帝皇之物最彌足珍貴。 為進一步發展文物館的教育及文化推廣工作,加強與國家各地博物館的聯繫,讓學子更有得著。「昔珍薈舍」及「香港中文中學聯會」現正誠邀不同會學校、文化機構等,一起參與「虛擬中華文物館」的文化教育工作,設計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活動、比賽。此外,文物館的發展,更計劃聯繫內地不同的古跡遺址、博物館,拓展延伸各類型學習及文化活動,並以工作坊、講座、實習體驗等研習形式,從中交流學習文物古跡的考古修復工作,相信體會更深。 總之,「虛擬中華文物館」的宗旨是突破時空、地域的限制,讓人透過文物賞析,學習當中所蘊含的古今歷史,宏揚和承傳中華文化;從中國珍貴歷史文物的工藝、價值,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文明,為中華民族的身份感到自豪和歸屬。

入口

本網站用作學術及教學用途,旨在宏揚中華文化和推動中國歷史的教育工作,屬非牟利性質。網站中部份圖文資料,參考、引用和改編自以下的來源,特此對相關機構和組織致以衷心的感謝。 1. 《昔珍薈舍》 2. 《中國文化研究院》 3.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4. 《香港歷史博物館》 5.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6.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7. 《繞髮柔 髮簪博物館》 8. 《台灣大學》 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 10. 《香港金融管理局》 11. 《浙江檔案》 12. 《央視網》 13. 《新華網》 14. 《內蒙古新聞網》 15. 《中國金融新聞網》 16. 《BBC中文網》 17. 《HK01》 18. 《巴士的報》 19. 《HKG報》 20. 《每日頭條》 21. 《故宮100》 22. 《看鑒》 23. 《國寶檔案》 24. 《百家講壇》 25. 《如果國寶會說話》 26. 《香港記憶》 27. 《甘樂文創》 28. 《雅道》 29. 《瓷網‧中國》 30. 《大洋金幣》 31. 《香港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

INDEX

Card

Card

    Please rotate the device into landscape mode and insert into your VR headset.